民生为本下旅游业更有可为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了全面推进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方向。这也应当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基本原则。
目前,我国的国内旅游与出境旅游达到了一个相当的规模,入境旅游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与此同时也应看到,现在参与国内旅游与出境旅游的主要区域是东中部大中城市,主要群众是城市居民,主要阶层是城市居民中的中高收入群体;占人口多数的农民参加旅游的是少数,即便参加旅游,治疗疾病与探亲访友占大多数,观光休闲的占少数;城市居民中部分人的旅游仍以本地与近程休闲娱乐为主,远程国内旅游与出境旅游还只是少数。对于多数城乡居民来说,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生活保障没有得到重大改善之前,旅游消费的潜能是难以得到有效激发并释放出来的。
五中全会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提高服务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促使居民消费率上升,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可以判断,“十二五”及更长时期内,我国客源产出市场中城市与农村、东部与中西部、高收入阶层与中低收入阶层的不平衡性会得到重大转变,更多居民的旅游消费潜力将转化为现实消费需求,旅游消费人数在总量方面会有突破性的增加,同时旅游消费水平将会得到显著提高,在高、中、低消费水平共同提高的基础上各自的特点会更加鲜明。国内与出境旅游市场“蛋糕”不仅变得更大,而且会更多彩。
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就要求我们应把旅游公共资源开发和旅游服务方向作为旅游工作的重心,更加关注大多数民众的旅游消费需求。
应该从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现状出发,适当配置高、中、低消费档次的旅游产品,让各层次的消费群体各得其所,尤其是广大的中低收入民众也应享受到旅游发展的成果。从这个角度上说,工业上的“产能过剩”现象,值得各地在发展旅游业中借鉴。
目前农民占全国人口一半以上。“旅游下乡”与“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一样,应该是让农民购买旅游、享受旅游,而不是仅仅让“市民下乡”。现在,普遍对市民下乡旅游相当关注,大力开发乡村旅游目的地,让农民成为旅游服务方而发财致富。“市民下乡”会致富农民,并激发他们的旅游需求。同样,农民也是旅游消费者,也应该把乡村变成旅游客源地,研究与开发农民需要的旅游产品,并开辟农民就近参加旅游的服务网点。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银发族的旅游需求与日俱增。然而专门面向老年人的旅游产品、旅行社或旅行社分部少之又少。推而广之,青少年、残疾人等群体的旅游都大有可为。对低收入群体,条件具备的地区与企业能否探索开展“福利旅游”、“爱心旅游”,通过政府财政转移或计入企业成本等方式,使中低收入群体也有机会享受旅游休闲。
当前要注重价廉物美的大众性、普及性旅游产品的开发,将其作为民生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要纠正“大众产品”、“低档消费”就是“低质产品”、“低品位产品”的误识,避免和克服热衷于“大投资”、“大项目”、“高档次”,而忽视大众旅游产品的倾向,尤其要防止和警惕侵占公共和准公共社会资源、排斥大众旅游休闲的现象。
总之,民生为本的治国大局为旅游业的更大发展提供了时代大机遇,优化了社会大环境,指明了着力方向,同时也加重了旅游业的社会责任。围绕提高民生这个中心,在“十二五”来临之际,需要认真研究和着力破解制约扩大民众旅游消费、激发旅游生产力的观念性、政策性和体制机制性障碍,让全体人民共享旅游发展的成果。
信息来源:第一旅游网